【前言】
故事開始於1962年,美國在國庫裡發現近三千袋未使用的摩根銀元,每一袋是一千枚裝,亦即三百萬美元 (在當時這可是一筆非常龐大的數字),由於那個年代民眾仍舊可以去銀行一比一的兌換和平及摩根這些舊銀元 (大多是拿來當作給小孩的聖誕禮物或紀念品),所以發現這麼多的摩根幣對一般民眾及政府而言除了國庫增加外也不算是挖到什麼「稀世珍寶」,但對郵幣愛好者及收藏家來說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因這批摩根裡竟包含許多稀有的Carson City卡森市CC廠記 (註),UNC全新未使用的裸幣。
【GSA 美國聯邦政府總務管理局】
1960年代初期,當時不僅是美國,全世界都正在減少銀幣的使用與鑄造,過重、會氧化且體積龐大等因素讓民眾使用銀元的意願並不高,美國政府一直在想著怎麼處理這三百萬的財富,有許多的點子被提出,包刮溶解變賣等等,直到1970年終於定案交由GSA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美國聯邦政府總務管理局) 來處理,這是一個專門管理國家資產的機構,GSA決定將這批摩根裡的CC廠記整理出來,挑選出品相較好的裸幣裝進特別設計的Carson City Uncirculated透明幣盒,採紀念幣的形式提高售價供民眾標購。
Photo from www.hsn.com
【兩次的銷售計畫】
正式販售始於1972年,但銷售狀況並不理想,雷聲大雨點小,民眾普遍認為美國政府不應賺這筆「橫財」,因看來GSA是想將三百萬變成三千萬美元,加上1879、1890以及1891這三個最稀有年份已被郵幣業者鎖定搶標,讓這次的銷售計畫充滿銅臭味,導致1973年活動結束後仍有超過一百萬枚的庫存。面對這樣的窘境與民眾的反彈,GSA停止了後續的銷售活動。
第二次銷售計畫直到6年後的1979年才正式展開,但此時的銀元已不可同日而語,東西兩方勢力的對抗讓全球進入冷戰時期,貴重金屬飆漲,一枚摩根銀元含有的24g純銀其市值早已超越它本身所代表的1美元幣值,民眾評估購入這次的銀元有利可圖,因此對GSA的二次銷售計畫高度關注,當時民間普偏溶解銀元賺錢,你就想像假如現在的十元硬幣拿去五金行溶解後可以賣老闆50元這樣~@@
由於第一次被罵到臭頭,GSA這次想玩大的,在1972年銷售時每張訂單可指定任何年份的CC廠摩根幣,但一個年份僅限購一枚,也就是每張訂單最多可購買十枚 (註),而1979年公佈的第二次銷售計畫卻是一張訂單最多可標購500枚,看來GSA是想藉著這波銀元風潮來個大出清洗刷早前的污名。
想不到計劃公佈後標購的明信片「如雪片般飛來」,沒幾天就暴量,九成以上想購買GSA銀元的民眾連登記都登記不到,這下真的天怒人怨,政府及GSA整個被譙翻,連國會都在罵這件事。因此正式販售的1980年初,GSA緊急公告為了公平起見將每人的最高配額調降為35枚,並改變原先的明信片標購方式,整個銷售計畫只能以亂來形容,直至發售截止許多沒買到GSA銀元的民眾仍是一頭霧水。
這兩批UNC的GSA銀元當然也對摩根的郵幣交易產生了影響,CC廠記跌價是可預期的,且郵幣業者對GSA的幣盒也頗有微詞,體積過大且過重,收藏家也不習慣這樣的保存方式,各地的郵幣展場常見到堆積如山被拆解破壞的GSA幣盒,他們都寧願將銀幣取出擺放在集幣冊裡,慎重的擺在幣盒裡反而讓人覺的有點「龜毛」。
Photo from www.jkerncoins.com
【最乾淨的銀幣】
不過隔了幾年,GSA銀元卻在80年代中期開始受到收藏家們的再度關注,一來銀價持續飆漲,加上美國政府已於1964年後逐漸停止發售與兌換通用銀幣,摩根到了80年代已形成一項正式的「收藏」,許多收藏家們開始將摩根銀幣的年份、廠記、鑄幣量等資料做全盤的彙整,形成所謂的「摩根學」。當時美國也正興起一股鑑定風,球員卡、泰迪熊、郵票等收藏品都有專門的鑑定公司,於是ANACS、PCGS以及NGC相繼成立了,說他們是因摩根銀幣而成立一點也不為過,這三家公司也徹底改變了古幣的收藏方式與價值認定。
PCGS
NGC
人們發現一枚品相良好經過鑑定的摩根從MS64起都是倍數的價差,不過放在集幣冊裡看來品相良好的裸幣送鑑後卻往往拿不到高分,原因就在肉眼較難察覺的人為瑕疵以及不承認「清洗幣」的鑑定規則。這時的人們開始討論起不久前的GSA銀元,每一枚GSA銀元從百年前鑄造到1970年代被保存在紀念盒裡,過程中應該不超過5個人碰過它,這絕對是古往今來最「乾淨」的一批銀幣了,銀幣愛好者這時才驚覺當時的GSA銀元原來是一筆多麼鉅大的財富。
【盒外鑑定】
鑑定制度也改變了郵幣玩家的收藏習慣,他們逐漸接受鑑定盒的保存方式,防潮、防摔、防污染,銀幣再也不怕沾上指紋,大家開始覺得以前將GSA紀念盒敲碎的那一幕有多愚蠢。如今GSA銀元與幣盒、外盒、COA證書一同留存下來的比例已相當稀少,大多數的銀元已被取出或溶解,留存下來的後來也多因送至PCGS或NGC鑑定而被拆解。
自90年代起,不少郵幣業者已開始高價收購含盒的GSA銀元,除裡頭的百年銀幣外,幣盒本身也頗具紀念價值,使得GSA銀元的行情越來越好,這情形在1890、1891這兩個稀有年份上更加明顯,一枚1890 CC的UNC裸幣市價約400美元,但有GSA外盒則高達2000美元,之後的人們常常陷入兩難到底該不該將裡頭的銀幣取出送鑑。後來NGC想到了一個點子,於1993年破天荒的為GSA銀元進行「盒外鑑定」,鑑定人員不必將銀幣取出,而是在盒外經由特殊儀器對銀幣進行幣面鑑識,但若幣盒有裂縫或保存狀況太差則會不予受理。
盒外鑑定的GSA幣盒
正面的盒外封條,會標示年份廠記以及評級分數,並註明「THIS IS NOT AN UNC HOLDER」
封條背面有NGC雷射標籤
上方的NGC封條
【古銀、古盒】
由於完整保留了銀幣與外盒 (此外盒如今也已是年近四十的「骨董」),NGC盒外鑑定的GSA銀元價格一定會比其他同分鑑定幣來的高,這也是如今收藏CC摩根的最佳選擇,這一個得來不易的紀念盒實在隱含太多的故事。
備註:
卡森市鑄幣廠為十九世紀末於美國西部短暫成立的鑄幣單位,僅於1870至1893年間鑄造當時的通用貨幣 (其中1878~1885,以及1890、1891這十個年份有鑄造摩根銀幣),所出產的硬幣會於幣面打上小字的「CC」字母作為廠記代號。由於鑄幣量少且鑄期年限較短,現今CC銀幣的價格通常遠高於其他廠記甚至達到好幾倍之譜。
如今鑄幣廠已改建為內華達州博物館,但仍不時有郵幣展覽等活動在此舉行,因它同時也代表了美國西部的一段鑄幣史。
- Nov 17 Wed 2010 19:11
GSA銀元的故事 GSA Carson City Silver Dollars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